中國傳統建筑裝飾之十--牌坊
牌坊建筑
牌坊是中國古代一種門洞式的建筑物,一般用木、磚、石等材料建成,上面鐫刻題字。牌坊又稱牌樓。有些牌坊的頂部有造型華美的檐頂,這些檐頂稱為“樓”。例如“三間四柱三樓”,是說四根立柱將橫面分隔成三間,三樓即三個檐頂。牌坊是一種紀念性的建筑,多建于廟宇、陵墓、祠堂、衙署和園林等大型建筑組群的入口前導,起顯示尊貴身份、強化隆重氣氛、組織門面空間等作用;也建于街衢起點、十字路口、橋梁端頭,起標志位置、突出界域、豐富街景的作用。牌坊的內容多為宣傳封建禮教、歌功歌頌、旌表功名、彰楊節孝。從用途、性質等方面歸納,可分為軍政功德牌坊、忠正名節牌坊、科甲功名牌坊、官宦名門牌坊、孝子懿行牌坊、貞婦節女牌坊、仁義慈善牌坊、百歲壽慶牌坊、歷史紀念牌坊等。
牌坊結構
牌坊的結構主要由底座、立柱、額坊、字板組成,若為牌樓,則加上檐頂,共為五大部分。底座即牌坊的基礎,一部分深埋在地下,一部分露于地面與立柱下部相連。立柱主要起支撐和承重作用,牌坊上額枋,字板等各大橫向構件均穿搭在立柱上。一些高大的牌坊,往往在立柱內附設小柱,以增加支承的強度。額枋是連接立柱的橫梁,由小額枋、大額枋、平板枋等組成。為承托額枋,縮短其跨度,減少其負重,在枋和柱的交接處,常安裝雀替。牌坊的雕刻大部分雕飾在額枋、雀替上。字板也稱字牌,是夾于上下兩根額枋之間的板面,用來題寫或鐫刻牌坊名稱、旌表文字和建枋目的、建枋者姓名等文字。頂枋之上的樓有斗拱和檐頂構成。牌坊上的斗拱雖有一定的結構功能,但主要還是其裝飾作用。檐頂采用廡殿頂、歇山頂、懸山頂等中國古代建筑的屋頂樣式,是牌坊更為美觀華貴。
牌坊形制
牌坊主要有三種形制;一是立柱的柱頭高出額枋的沖天牌坊;二是在額枋和柱頂上加蓋檐頂,形成了柱子不出頭的屋宇式牌樓;三是既有的華美的樓,又在樓上露出高高立柱的沖天牌樓。沖天牌坊(牌樓)突出的柱頭部分一般都有裝飾,或是飾云紋,或是飾蹲獸,有的同時裝飾云紋和蹲獸。
牌坊材料分類
從建造牌坊的材料分類,牌坊主要有木牌坊、石牌坊、磚牌坊、琉璃牌坊以及木石混合牌坊、木磚混合牌坊、磚石混合牌坊等形式。
木牌坊
用木材建造的牌坊,是牌坊中出現最早的形式。木牌坊以木結構架為主,可分立柱上沖與立柱下沖兩種。前者如北京原西交民巷牌坊,上復懸山式頂蓋,面闊三間,為四柱式,立柱頂端高出頂蓋。后者如北京北海永安寺前牌坊,廡殿頂,面闊三間,立柱頂端不沖出頂脊。木牌坊大多使用夾桿石夾住木柱的柱腳,立柱多為園柱,既能對木質構件其保護作用,又有強烈裝飾作用的油漆彩繪。民間牌坊尤其是南方民間的木牌坊,其彩繪技法、內容及色彩搭配都較為自由活潑。管式牌坊,特別是北方深受宮殿建筑影響和本身就屬于官殿建筑、皇家宮苑有機組成部分的官式牌坊,彩繪設色規則和所用技法基本上依仿木構殿堂式建筑,有的比木構殿堂式建筑還要豐富瑰麗。
石牌坊
用石材建造的牌坊比較多見,因為石牌坊比木牌坊堅固,更易于留存。石牌坊雖為石制,卻模仿木結構樣式。它的形制主要有三種。一是一間二柱式,可分為立柱出頭、無樓和立柱不出頭、一樓兩種。二是三間四柱式,可分為立柱出頭、無樓制,立柱出頭、三樓制,立柱不出頭、三樓制以及立柱不出頭、無樓制諸種。三是五間六柱十一樓式,一般立柱不出頭。石牌坊的基座一般做成須彌座形式,立柱多用方形、長方形、八角形。為了增強牌坊的穩固性,底座的地上部分還有與立柱相連的依柱石,依柱石有扇狀,云朵狀,有的雕成抱鼓石,有的雕成坐獅、倒爬獅。每一座石牌坊都是一件石雕工藝品。中國傳統的各種石雕技法在石牌坊上廣為應用。立柱和額枋是牌坊承受重力部分,一般都用淺浮雕、平浮雕和陰線刻。高浮雕主要用在額枋上,少數用于立柱上。用透雕雕琢批量檐頂下的檐板和額枋間的花板,既減輕了檐板和花板重量,提高了牌坊的透風性,也使牌坊更為剔透,更為華麗。明代北京十三陵神道前的石牌坊,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石牌坊,它為五間六柱十一樓形式,全部用漢白玉石材雕制而成,造型美觀,雕琢精細,富有藝術魅力。
琉璃牌坊
這種牌坊都是有樓的玻璃牌樓,是在磚牌樓的表面貼蓋黃綠兩色的琉璃面磚和琉璃瓦而建成的。琉璃牌坊金碧輝煌,絢麗華貴,是牌坊中數量最少的一種,也是規格最高的一種,主要用于皇家建筑、宮苑及與皇家有密切關系的寺廟中。在明清時期,除了皇家建筑和特賜的建筑外,任何人不準用琉璃瓦造牌坊。
牌坊風格
牌坊的形制各異,風格多種,或華麗或樸素,或輕盈或莊嚴。一般而言,屬于民間的孝子枋、節女枋之類者,偏于質樸、優美;屬于王室宮廷者偏于光輝燦爛、肅穆凝重。從牌坊的藝術裝飾分析,皇家牌坊更講究藝術裝飾,往往設斗拱,雀替,彩繪、雕刻繁復細膩。如北京上海琉璃枋上飾以龍紋、云紋等多種紋飾,雀替、大小額枋花板“雕鏤滿眼”。碧云寺石牌坊也是通體鋪滿雕刻,其立柱頂部裝飾以蹲獸形象,額枋上飾以龍等形象。